爱尚小说网 > 诸神流放 > 第2章 人参大户

第2章 人参大户


临近入夜,丁川初到此地,几日来置换的银钱也将用尽,只好先找个能过夜的地方,明日再做打算。想着怀中两个铜板明早还能买一张传闻中很不错的糖烧饼,吃着吃着,街上的当铺便该开了,找到当铺便不愁银钱了,他背着鼓溜溜的包袱在屋顶上飞跑得越发起劲。

        跑了约摸个把时辰,整座城已被黑夜满满笼住,看不见半点星影,只有一湾月色照在眼前那座塔楼的顶端。

        他逐层走上去,见这九层的塔楼只在最底下的两层塔室堆放着些杂物,往上皆已荒废良久,心里觉得甚是合意,于是到外面抱了两大捧干草,在顶层窗边收拾出一处榻来,头枕包袱准备安睡。方才合眼,还没等到大碗吃鱼喝汤的好梦,却听见外廊栏杆似有响动,声如金石磨磋。

        转眼间,那人推开窗飞身而入,正从他身上跃过。许是忽然感到哪里不对,两人齐齐侧目,望着对方愣了一愣。他正打算先发制人,伸出左腿使个绊子将对方一招撂倒,对方的一掌却已向他左肩劈来,昏昏月色中只隐约看到对方手腕上时有银光闪烁。丁川顺势向右,抬手触到那人的发髻,带落了一只短钗,心想,从前听师父说外面的人性子很是不同,各自有各自的癖好,今次一来就遇着了位喜爱夜探荒宅高塔的女子,可见师父所言不虚,又不禁窃喜避过了如此快的一掌,感叹自己武艺身法果有长进。但自古以来凡事不能窃喜得过早,否则,譬如这没回过神儿来的片刻,他已被她的飞针击中右肩,眼皮不自觉地合了起来。

        她一把揽住他,手指点在他眉心处施了个术,慢慢把他放在地上,想起来正事还没办,匆匆离去了。

        三月方至,俨城里一片春和光景,初升的日头照映塔楼,卖糖烧饼的小贩按时出摊,而他也按时向卖糖烧饼的小贩递上了怀中最后两个铜板。虽然昨晚莫名被打还在空地上躺了一宿,睡得腰酸背痛,但此时糖烧饼的味道已经完全挽回了南朝在他心里的印象。为了以后日日能吃上糖烧饼,他决定把包袱里剩下的东西一次性全换成银钱。

        根据出发以来这一个月置换东西的经验,丁川选择在城中最大的当铺柜台上摊开了他的包袱,将所剩的六百多棵根须杂长的山参码成一排等掌柜定价。这一排里最年轻的参也超过了两百岁,如此好的山参在南朝鲜少得见,市价与在北境换的时候相比还要多上三成。所谓兜里有钱,嘴里不能缺甜。人不吃饱,没有力气跑。如今包袱里既兜满了银钱,自然要先填填肚子。

        俨城东角巷子里有一酒馆唤作八方居,意喻招徕八方路客。未入南朝国境时他便听途中的香料贩子讲过,八方居的老板数代酒食传家,生意已做了三百多年,那里的鱼羹更是俨城一绝,故背起包袱直向八方居而去。

        晌午时分八方居里已满是酒友食客,座无虚席。跑堂添茶的小二劝说他去集市逛逛,晚些再来。可鱼羹的香味一阵一阵从里面飘出来,任是谁也舍不得离开,先嗅几口也好,这样想着,他绕到后巷趁无人注意跃上了八方居的屋顶,斜倚在一侧膝头,为了让鱼羹的烟气飘得快些,又掀了两片瓦。

        望下去,二楼围栏正中的红木桌上就刚好摆着新制的鱼羹,桌旁落座一位轻纱覆面的紫衫女子。这女子虽点了鱼羹却只晾在一边,一手撑着头,另一手手指不断轻叩着桌面。

        没过多久,门外走进来一位头戴斗笠,身负长剑的道士。小二正当向前相劝,他却只向楼上一望,径自挺身踏地,跃上了二楼,站到那紫衫女子面前。一番动静惹得八方居里人人注目。

        道士恭恭敬敬作了个大礼,说道,“叶府精怪俱已收服,若非醺姑娘相助,贫道师兄弟五人此番只怕有来无回。”

        “道长连日辛苦,区区小事,又何需特意相谢。”

        “承姑娘大恩,岂敢不报。且小叶公子已在巷口备好了轿子,愿请姑娘到府上住一阵子。”

        馆子里的其他客人听了这几句话,纷纷交互着言语起来。

        她拿起木匙搅了搅鱼羹,接话道,“道长应知,我本是外出游历途经此地,并未打算多做停留。”

        “如今叶家虽鬼祸平息,但难保祁州城内还藏有遗患。姑娘道法卓然,我等远不能及。姑娘在叶家住上一段时日,既能全了叶家与贫道谢意,若再遇精怪作乱,降之,又可增姑娘功德。”说完,道士又躬身下拜。

        屋顶上的丁川听得莫名其妙,又禁不住眼下那碗鱼羹的撩拨,不自觉地用手指抠起瓦片来。比之里头的喧闹,抠瓦片的声响实在要算九牛一毛那么细微,但这细微的声响却惊动了她朝头顶望了望。屋顶上的人只好赶忙施法隐遁了形态。一旁伺候的小二忙也抬头望了望,面色抱歉地解释说自家老板豢养了一只橘花圆毛的野狸,甚爱上房揭瓦。女子摆上左手示意小二无妨,腕间的镯子一闪恍如星辉。

        是她。

        “那便如叶公子所愿吧。”她双手在身前交握,轻声说道。

        听得这话,道士连声称谢。女子放下木匙,起身往楼下走去,道士随在她身后出了八方居。

        昨夜打晕了自己的姑娘,当然比一碗冷掉的鱼羹更叫人产生兴味。他翻下房顶,跟着巷口抬了轿子的一行人,这行人算起来足有高马八匹、道士五人、底下行走的小厮十二个,一路上“浩浩荡荡”又引得众人侧目。到了叶家府上,见府院大门上挂着镂雕长匾,上书“碧泊山庄”四个大字,笔势苍劲潇洒,颇有古风。人群前头靛衣束冠的男子翻下高马,身形也颇为潇洒,想来就是那位叶公子了。叶公子行至轿前,郑重作了礼,将女子请入府内。

        摆这样的阵势请一位修道的姑娘入府长住,一则说明此地精怪非常厉害,二则说明这位姑娘更加是厉害非常,他心中暗想,若能同她讨教讨教也很不错。至少,要把那只短钗还给她才是。

        丁川自小生在极北严寒之地,那里山脉绵延不绝,除了一处林子和一处温泉,皆被皑皑白雪终年覆盖。他的师父原是个会些术法的道士,俗家姓丁,后来不知怎的又做了和尚,隐去姓氏,改了法号叫做弗修,一路北上来到这片雪山中,每日独坐泉边诵经坐禅。

        第二天,弗修法师见泉涌处有一个赤身的婴孩,竟随水波漂浮不沉。那婴孩就像神指名要送到他手上一般,朝着他漂过来。从此和尚有了一个顺流而来的小徒弟,丁川有了一个给他名字,养育他成长的师父。

        终年积雪的地方食物本就不大好找,师父又是个谨守戒律,不怎么在意吃食的出家人。师徒两个便每日清早到山林里采挖些松茸、人参填填肚子,有时也出山用这些东西在集上换点米粮衣物,将就着过了二十年。松茸和人参滋味虽寡淡,好在很能补养身体,让丁川好好地长到了现在这般英俊少年郎的模样,学会了师父的轻功和术法,对佛道两家文典也都略能通晓。

        丁川曾问过师父,为什么小时候没给他剃度做小和尚。师父说,一人有一人之造化,丁川的道还要他自己来选。

        四个月前,弗修法师坐化,临终嘱咐丁川离开雪山,到外面去寻一寻他自己的道。

        丁川照师父的意思将他的尸身掩埋在冰雪下,为他连诵了三个月往生经文。带着一包袱人参走出了雪山。不知去何处寻师父所说的他要选的道,他只能一直走下去。

        南朝是三方陆地与东邻诸岛中最富庶的所在。丁川本欲先往西境拜谒祓庙,向神侍问卜,路上遇到了许多南朝商旅,听了许多南朝的故事和食货,因而特意取道俨城想吃一吃没见过的佳肴,闻闻人世间最真的烟火味。

        他在离碧泊山庄不远的一家客栈里付了住店十天的银钱,躺在床榻上,从腰间取出那只短钗拿在手上把玩。钗头上雕饰的花形六瓣中空,花心九根叠蕊一般细长,这花他从未见过,他见过的花木种类诚然算不到五种。

        “醺姑娘”,他自言自语地念着,“不知道是那个醺字”。接着想起昨晚的遭遇,更觉得有趣。

        丁川在客栈里休整了一晚,到布庄置办了一身绀色的衣袍,打算去八方居吃昨天没吃上的鱼羹。

        走在街上看到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围在一处说话,丁川便也过去想探个究竟。只见人群中支着张印了官印的告示,要为郡主府招修道之人驱邪,赏黄金足足千两。告示上写了今日午时在郡主府别苑选贤

        修道之人,黄金千两,也许她会去。

        为了在午时之前赶到,丁川只好先放下鱼羹的事,跟着护榜的兵士往郡主府那边去。

        郡主府虽是敕造的府邸,却建得朴素非常,正门进去行至西南角便是那处名叫棠园的别苑。别苑里也有一座九层的塔楼,不过一望就知道比他过夜的那座要新很多。

        丁川被引至前堂,里面已落座了一个挂着铜钱串,手拿桃木剑的男人和一个长着白色眉毛的胖和尚,府里的管家正忙着招呼婢女奉茶。

        见有人进来,管家连忙走上前来迎,把丁川安置在胖和尚旁边坐下,朝各位挨个行了礼,说道“各位请先安坐喝茶,郡主稍后就到。”

        话音刚落,昨日八方居里见过的道士正引着她进来。今日她换了一件灰丝缕银边的纱袍,头戴兜帽,腰间仍系着绛色长绦。

        管家见状殷勤地上前说道,“姑娘能来相助实在太好了”,又请她到前头上座。醺识微微摇头,坐到了胖和尚下头的红木椅上,正与丁川相对。


  (https://www.23xsww.net/book/22037/22037441/3187887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