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村医的三国梦 > 第一百二十三章谁为将

第一百二十三章谁为将


张松见刘泽落座,赶忙站起身来,谄媚的说道:“益州使者张松张永年恭祝汉皇,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

        刘泽说道:“永年远来不易,请坐。益州牧刘璋,坐拥西川,图知贼民,致使益州动荡,百姓苦之久矣。永年前来,不知刘璋何意?”

        张松怎么敢坐着与刘泽说话,依旧恭恭敬敬的站着说道:“受州牧重托,结好汉皇。”

        刘泽笑道:“朕登基两年有余,刘璋并无片言相向,怎么荆州归顺,急遣永年来朝呢?”

        张松道:“唇亡则齿寒。益州虽有险关绝道,荆州通益州要道非止一条,汉中原为北面屏障,如今也在汉皇掌中;闻白水、葭萌两关已失,大军入川,势如破竹也。州牧担忧,故遣松为使。”

        戏志才说道:“刘益州既然明了时势,何不亲自来都?我皇当以高官厚禄养之。”

        张松说道:“刘益州父子两代经营,怎舍抛弃?”

        刘泽说道:“时辰不早,礼部设宴,为永年接风。”

        张松突然跪地,从贴身衣袋中掏出地图,大声说道:“刘益州暗弱无能,使万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松求为使者,带来益州地势图一副,务请皇上发兵益州,救万民于水火,则益州幸甚,百姓幸甚。”

        刘泽示意太监接过来,放在案上,见地图画的精美,道路,险塞,山河、城池无不具备,各城池关隘的主官、士卒都标识的清楚明白,刘泽说道:“永年,此图是你所绘乎?”

        张松脸红了一下说道:“非也,乃是府中幕僚所绘制。”

        刘泽说道:“永年府中果然人才济济,似绘制此图人才不知有几?”

        “这个?只有庞先生一人而已。”

        “哦,即是如此,不知永年可否割爱?庞先生如此人才,蓟县新建学府急需也。”

        “皇上所需,松这就信一封,令庞先生前来。”

        “这倒不必了,永年一路辛苦,先用饭后再说不迟。来人啊,摆驾礼部,宴请永年先生。”

        张松没想到刘泽亲自陪自己,这个面子够大了,急剧而来的喜悦霎时间充满心头。

        礼部距离皇宫不到三里地,刘泽在前面漫步走着,百官谁敢再坐车,戏志才随侍在侧,刘泽说道:“志才,张松送来益州地势图,文长夺得白水、葭萌二关,正是出兵良机也,不知谁可为将?”

        戏志才说道:“文长久居汉中,必然明了蜀中地势,何不以文长为主将?”

        “蜀中局势复杂,多族共处,恐怕文长力有不逮。孔明在倭岛,处事甚得我心,志才以为如何?”

        “孔明青年才俊,智谋无双,三言两语,使得倭人自相攻伐,不二年,局势大定,真雄才也。”

        “好,传孔明,即刻来洛阳。”

        诸葛亮这两年可谓是顺风顺水。卑弥弓呼的人马扫平了本州各小国,实力大涨,野心勃发,准备在取得北海道后,登基为帝,学一学中华上国,过一把皇帝瘾;没想到,汉军登陆四国岛,将岛上的青壮全部掳掠干净,接着又到了本州岛,不知道诸葛亮怎么搞的,倭人青壮纷纷响应,手持刀枪,攻击狗奴国士兵。

        卑弥弓呼派人找诸葛亮理论,诸葛亮冷冷一笑对使者说道:“回去转告你家大王,汉军应本州、四国诸国百姓所请,出兵为其恢复失地。”

        使者说道:“我大王与诸葛将军有协议在先,为何出尔反尔?”

        诸葛亮说道:“你家大王所得人、物,可按照协议执行没有?”

        使者张口结舌半天,无法回答,卑弥弓呼也是狡猾狡猾的,原来与诸葛亮的协议是三七分成,随着地盘扩大,到手的东西送出去,那真是千难万难,别说三七了,送给诸葛亮的连二成也不到,诸葛亮以此诘难,使者怎么回答?使者灰溜溜的走了,四国、本州的青壮继续猛攻狗奴国大军。

        卑弥弓呼知道诸葛亮厉害,思考了半天,派人送来大批的财货、美女,试图麻痹诸葛亮。诸葛亮来者不拒,将财货赏给倭人青壮,得到东西的倭人连呼大汉将军英明,砍杀起狗奴国人更不要命了。狗奴国人节节败退,不得已,退往北海道岛上。岛上寒冷,居民不多,卑弥弓呼准备就在这个小岛上待着了。

        诸葛亮见卑弥弓呼退走,汉军大船立马将本州的青壮运送过去。卑弥弓呼傻眼了,悔得肠子都青了,自己干嘛欺骗诸葛将军呢?这样的人物,自己得罪不起啊!余国青壮杀来,只好全民皆兵,在北海道杀得烟尘滚滚,血流成河。

        诸葛亮在后方慢慢收拾残局,将滞留的青壮集中起来,送往国内,十五岁以下的少年集中看管,发育好的,差不多的一刀阉了,慢慢养着去吧。田地让六十岁以上的老头子和女人们耕种,反正国内的光棍汉们源源不断的到来,正好可以填补空缺。不少大户人家听到倭岛田地便宜,携带了耕牛、种子也来购买土地,准备做个大地主了。

        卑弥弓呼的军队扩张到了二十五万,久经沙场,战力不俗,可也是禁不住青壮人多,双方死伤惨重。一方为了活命,一方为了报仇,打得不可开交。卑弥弓呼眼看着自己的人马越来越少,想死的心都有了,再这么打下去,双方都得玩完,卑弥弓呼派使者去见诸国首领,商议罢兵言和。

        二十多个小国首领们一碰头,当初你卑弥弓呼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可都是屈膝卑颜的求你,也没见你软一下心肠,现在你山穷水尽了,反过来言和,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当下严词拒绝了卑弥弓呼的请求。

        卑弥弓呼绝望了,让自己的兄弟看管好军队,自己悄悄来见诸葛亮。看着跪地痛哭的卑弥弓呼,诸葛亮问道:“卑弥大王,这是何意?”

        “诸葛将军,诸葛爷爷,求你大发善心,救我一救吧。”

        “卑弥大王纵横倭岛,无人敢敌,何用求人啊?”

        “您是不知道哇,本州岛上各国首领,纠集人马,和我大军在北海道岛上血拼啊!目前我军不到三万,国民也被杀了多半了。”

        “哼..,卑弥大王,这是你咎由自取。当初协议明言,所得青壮,你三我七,如果大王真的做到,何来今日之祸?”

        卑弥弓呼说道:“是我错了,求求诸葛爷爷救救我国子民吧。”

        “诸国人马尚有多少?”

        “十万不止。”

        “这样吧,我资助你一些士卒物资,助你灭掉十万人马。你掠夺所得,还有多少啊?”

        “仓皇撤离,已经不多了。”说到东西,卑弥弓呼心中又苦涩了。

        “我也不多要你的,三十万担粮草即可。”

        卑弥弓呼大呼道:“我军万万没有这么多粮草了,诸葛爷爷若要,可以..可以送给你一万担。”

        诸葛亮摸清了卑弥弓呼的底子,叫来李信说道:“李信将军,你率五千士卒相助卑弥大王,灭掉与大王对敌的十万人马。回来的时候,记得运回一万担粮草来。”

        卑弥弓呼疑惑的问道:“五千士卒如何敌十万人马?”

        李信道:“难道大王手下无一兵一卒了?”

        诸葛亮说道:“卑弥大王放宽心,你只要听李信将军安排,保管灭的了十万人马。”

        卑弥弓呼带着半信半疑随李信出发了。

        来到北海道,狗奴国士兵被围困在靠近大海的山坡上,对面的诸国人马黑压压屯住在山脚下。看样子准备困死狗奴国士卒。李信看到情况,对卑弥弓呼说道:“请大王命令士卒,砍伐藤条,收取干草,我有大用。”

        卑弥弓呼不敢违拗,命令士卒立刻照办。山坡上多的是干草、藤条,不到一个时辰,收集了无数。

        李信亲手用藤条编制了一个大大的圆球,里面塞满了干草和一个包裹严实的布包,然后命令士卒照此制作,布包切记一定要放在圆球的中心位置。卑弥弓呼不明所以,不过诸葛亮说了,只要听李信的,十万大军弹指可灭。天黑的时候,上万个藤条编制的圆球制作完毕,堆在一起,煞是壮观。

        李信问卑弥弓呼,“大王,不知贵军还有多少马匹?”

        “尚有一万战马。”

        “好,你将一万战马分成五队,每队两千人,一旦山下敌军大乱,五路骑兵突击,步卒随后杀入。”

        卑弥弓呼见李信自信满满,不由得点了点头。

        后半夜,李信命人推着圆球,悄悄靠近山脚,看看离敌军不远,李信举起手中火把,发出信号。上万圆球被点燃,霎时变成一个个火球,士卒用力一推,火球顺着山坡,向敌人营地滚去。黑暗的夜空,顿时被照亮了半边。诸国守夜的士卒看到翻滚而来的大火球,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叽里呱啦的大喊大叫起来。火球翻滚到营地,遇到障碍,弹跳起来,四处乱飞,引燃了无数的帐篷。睡得迷迷糊糊的士卒迷迷瞪瞪的穿着衣服出来,火球中心的火药包也被点燃了,爆炸声响成一片,登时炸的人马乱飞,大营乱套了,都是些没经过训练的青壮,看到这情况,没命价的躲闪乱跑。围在山坡下的人马在火光中像没头苍蝇般的状况,被卑弥弓呼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大喜,看着李信,单等他的命令。

        海边的风大,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不到半个时辰,营地变成了大大的火海。士卒侥幸的跑出营地,不那么幸运的,葬身火海。李信看情况差不多了,对卑弥弓呼说道:“大王,出击吧。”

        卑弥弓呼早就在等李信的这句话了,立刻大声呼道:“骑兵出击,步卒跟随。”

        三万多狗奴国士卒开始冲锋。李信看着卑弥弓呼身先士卒的杀了出去,对自己的五千士卒说道:“将岛上战船全部带回本州,不能带的,一把火烧掉!”

        李信回到本州,诸葛亮也接到了刘泽的命令,准备启程回国了。李信与诸葛亮共事多年,对诸葛佩服的五体投地,听说诸葛亮回国,心里像没主心骨一般,眼眶也湿润了,诸葛亮笑道:“李将军不必伤感,大军三年一轮换,眼看就要到了日程。我走之后,董昭董公仁接替。你我相会有日,切记封锁北海道海路,令其自生自灭可矣。董公来后,如何处置,听命行事便了。”

        李信说道:“谨记将军叮嘱。”

        诸葛亮作别李信及左右幕僚,登上大船,扬帆而去。大船航行不到一百里,蓦然风云突变,狂风夹着巨浪汹涌而来,唬的诸葛亮和船上水手一个个面如土色。

        本来自  &#  /


  (https://www.23xsww.net/book/39/39343/14027372.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