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剑侠奇情 > 第一章 游方道人

第一章 游方道人


黄昏的阳光透过密林的缝隙,洒在林子里的杂草上,林中参天古树随处可见。此时,鸟儿已经归巢,密林中一片寂静,远处山中,偶尔传来几声野狗、野狼的叫声,甚为可怖。

        一只山羊悠闲的走过密林,突然,一只花豹从旁边的草丛飞窜出来,那只山羊“咩”叫一声,没来得及逃跑,就已经被花豹扑倒在地,咬住咽喉,山羊挣扎了许久才死去。

        花豹见山羊不再挣扎,正要拖着山羊找个安全的地方享用美餐,只听“嘣”的一声轻响,远处飞来一支利箭,从花豹的左眼贯入脑中,只余箭羽在外面。花豹“嗷”的一声惨叫,甩了甩头,丢下猎物,脚步蹒跚的窜入草丛中,没走出几步便倒在地上死去了。

        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拿着猎弓从林中走出来,他相貌粗旷,颇有风霜之色,他右脸那道两寸长的伤疤,给他平添了几分威势。壮汉穿着一身麻衣葛袍,背着一袋箭囊,里面有七八支箭羽,箭囊背后还挂着两只锦鸡和一只肥大的兔子。

        他先从杂草中拖出那只花豹,与山羊放在一起,用麻绳绑住花豹和山羊的脚,再取下腰间的柴刀,砍了一颗碗口粗的小树,用做扁担,挑着两只猎物扬长而去。

        那壮汉挑着三百多斤的猎物依然健步如飞,一个时辰就已经出了大山,看见一片田野。此时已是月华初升,田野里蛙声一片,虫鸣不绝,遥遥可见远处村落的灯火。

        穿过田间弯弯曲曲的小道,一条小河横在眼前,隔在田野与村子之间,河面横着三根两人合抱大小的巨木,作为过河的桥梁。

        对面的村子依山而建,有二十余户人家,整个村子用乔木做的篱笆墙围起来,只在村口开了一道寨门,供人出入,每到夜晚便关闭寨门,防止强盗猛兽入村。

        此时,村子里不时传来孩童的欢声笑语,偶尔夹杂着几声犬吠。

        壮汉过了木桥,见的前面寨门半开,门前站着一道清瘦的身影,幽幽月光照在她身上,显得她格外纤瘦,那是一个二十四五岁左右的女子,依稀可见她秀气的脸庞。

        那女子见到远处走来的壮汉,脸上担忧的表情顿时化做欣喜,喊道:“四哥,你回来了!”言语间藏不住那份喜悦之情。

        壮汉远远见到那道倩影,心中一荡,只觉得再苦再累,那也算不得什么。他走到寨门前,早把猎物扔在地上,握着那女子的双手,柔声说道:“英娘,让你担心了。”

        英娘轻轻摇头道:“你平安回来就好。”

        壮汉直直的看着英娘,眼中满是柔情,说道:“我杨大力这辈子能娶你为妻,死而无憾了。”

        英娘嗔了杨大力一眼,道:“尽说胡话,你若有什么三长两短的,余下我和三个孩子孤儿寡母的怎么活。”

        杨大力傻笑了一声,道:“安儿呢?”

        话音刚落,寨门后面走出来一个五六岁的孩童,道:“爹,你找我呀?你老辛苦了一天,娘已经做好了晚饭等你回来,我们回家吧。”

        那孩童正是杨大力和英娘的儿子,名叫杨安。

        英娘见儿子从后面走出来,想到刚才那一幕被儿子看见,脸色微红,颇为难为情,还好天色已晚,看不出来,她用手指弹在杨安的额头道:“臭小子,不是让你在家好好照看小弟小妹么,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杨安心知母亲害羞,也不叫疼,轻轻揉着额头,道:“那两个小家伙睡着了,我见娘你出来这么久都没回去,有些担心,所以出来寻你。我可是刚到的,什么都没看见。”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关了寨门,便往家而去。

        杨大力家就在村口不远,并排的三间瓦房,瓦房前的小院旁边立着一间竹屋。

        这个村子名叫罗山村,是大唐武陵县西部,武陵群山之中的其中一个小村子,村民们世代以种田打猎为生。

        杨姓是罗山村的宗姓,杨大力在族中排行第四,他父母早丧,年少时曾外出谋生,他因为颇有一把力气,又因他常年进山打猎,练的一手好箭术,机缘巧合,被天策府一位将军看中,招入帐下,那一年他十八岁。

        之后,杨大力那位南将军征北战,七年时间,他从一个掌旗小兵,升至仁勇校尉,身上疤痕不下百处,右脸上的疤痕便是与吐蕃人作战时留下的。

        后来,他厌倦了军旅生活,向那将军请辞回乡。将军赏赐他千贯钱财,钱财折算成五十两金叶子给他,并准他回乡。

        回乡路上,恰巧遇见一个恶霸强纳刘英娘为妾,杨大力愤而出手,宰了那个恶霸,救出刘英娘。

        而后,杨大力才从刘英娘口中得知,那恶霸见刘英娘长的貌美,便起了歹心,他先对刘英娘的父母威逼利诱而不得,而后又用卑鄙手段将他们害死。正以为可以安心拥的美人归,大张旗鼓的接刘英娘入府,哪里想到半路杀出个杨大力,一刀结果了他罪恶的一生。

        无依无靠的刘英娘,跟随杨大力回了罗山村。两人相处许久,刘英娘被杨大力的品行吸引,与他结为夫妇。杨大力能抱的美人归,自是不胜欢喜,风风光光的娶刘英娘过门,当真是羡煞村里的小伙。

        婚后,杨大力花钱置办了几亩良田,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久英娘便怀了杨安,原本也算十分美满的事情,但好景不长,杨安出生不久便得了一种怪病,一年下来,总是要在生死边缘折腾个四五回,杨大力重金请了方圆百里有名望的神医,都无法根治。

        后来去荆州请了当地最有名的神医来,也只是开了个掉命的方子。那位神医倒确实有些本事,杨安每次发病,都能以他那个药方险险度过,只是方子里有几味药材颇为名贵,价格不低。

        将军赏赐给杨大力回乡的金叶子,原本够一个五口之家舒舒服服的过活十几年,但在他这个三口之家,却只坚持了三年时间,便花了个干净。

        两年的九月初,杨安再度发病,这一次比以前都严重了许多,杨大力再也拿不出钱来抓药,家里一贫如洗,仅有的几亩良田也在年初卖掉。村里的人都以为杨安再也挺不过这一关了,杨大力自己也这样认为,英娘守在杨安的床前失声痛哭,他也只能坐在院子里暗自流泪,责怪自己没用。

        这时,村正来到他们家,村正是杨大力的族叔,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名叫杨德福,他同时也是罗山村杨氏一族的族长。杨德福进院子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个白胡子老道士,那老道士一派道骨仙风,须发雪白,脸色却十分红润,少有皱纹。他身材中等,腰背挺直,不似一般老者那么瘦骨嶙峋,他背上还背着个书箧,风尘仆仆的样子,似乎走了很远的路。

        杨德福看到杨大力一脸憔悴,两眼空洞无神,只觉得好好的一条汉子,落得这幅模样,实在是造孽,叹息一声道:“老四,我身旁这位道长今日路过咱们村,他听说你们家小七得了怪病,特地进来看看,或许或许他能救的小七也说不定呢。”

        小七指的就是杨安,因为他在族中排行第七,村里的长辈大多叫他小七。

        而这老道,本是一游方道人,路经村口,听到有人哭泣,便进村询问,得知杨安病重,便毛遂自荐而来。

        杨大力听了杨德福的话,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急忙扑到那老道士面前,跪在地上“咚咚咚”的磕头道:“道长,我求求你,一定要救我儿子,我求求你,一定要救我儿子。只要你能救我儿子,你让我做什么都行。”一时间磕的头破血流。

        那老道士急忙上前一步,托住杨大力右臂,左手轻轻一抬,看似绵绵无力,却有一股柔劲使杨大力无法抗拒的站起身来。

        那老道士微微一笑,给人一种春暖花开的感觉,说道:“壮士快快请起,贫道自当尽力施为,请先带我入内一观令郎病情。”

        杨大力恭敬的请老道士入内。

        刘英娘正在床前悲泣,见丈夫带人进来,抽噎着向老道士见礼,老道士微笑着点头还礼,刘英娘只觉那老道好生特别,咋一看,他似乎有八九十岁了,再仔细瞧瞧,又觉得只有五六十岁的样子,如果不是他雪白的须发,说他只有三十岁,也是不差的。

        那老道坐到床头,看了看昏迷过去的杨安。杨安脸色泛青,神色十分痛苦。老道从被子里抽出杨安的手,为杨安把脉。过的许久,才缓缓起身,又掀开被子,在杨安胸部推拿几下,重新盖好被子。这会儿,杨安脸色已经缓和下来,双目紧闭,如同熟睡了一般。

        老道轻轻的挥手,示意众人出去交谈。众人退到厅房,杨大力焦急的问道:“道长,我儿子他还有救么?”

        老道微微一笑,说道:“壮士放心,令郎的病情我已有所了解,救治起来虽然麻烦,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杨大力夫妇听的儿子有救,大喜之余,双双拜倒在地,正要磕头,老道双手凌空一托,两人只觉得一股柔和劲风袭来,再也磕不下去,那劲风微微上拂,两人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

        老道微笑道:“两位毋须多礼,上天有好生之德,贫道自会尽力施为,我观令郎之症不宜再拖,有几味药材须得提前准备。”随后说了几味药材,让杨大力去附近集市的药铺抓来,又吩咐英娘去烧热水。

        两人见识了老道神乎其神的手段,加上老道仙风道骨的模样,说不定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信心大增,对老道千恩万谢,开始分头行动,老道则入内给杨安针灸推拿。

        随后几日,杨安得老道救治,病情开始好转,第三天的时候便醒了过来,只是他醒来之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刚开始的几天总是莫名发疯,胡言乱语。这种情况,在他以往发病时,是从来不曾有过的。

        英娘曾请教老道,但老道自己也是不明所以。英娘虽是担忧,但见儿子的病情一日日的好起来,也不再深究,毕竟性命算是保住了。

        又过的几天,杨安每每醒来,虽还是疯言疯语,却也不再发狂。半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只是他对以往的人与事物,却再也记不起来了。

        杨安的神情恢复正常之后,老道偶然一次发现杨安居然识字的,顿时惊为天人。须知大唐虽然文教昌盛,但大多只在士族,普通百姓能受教化者少之又少,就算是帝都长安、洛阳两地的普通百姓,能识字的也不多,更别说这穷山恶水之地的小村子。然而这都不是老道惊讶的原由,最让人吃惊的是这识字的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童,就算在士族之中,这个年纪的孩童大多也未曾开蒙。

        不过,这老道或许是见闻广博,一生之中见过不少奇人异事,虽然惊讶,倒也十分镇定。于是他传了一种吐纳导引之法给杨安,说是可以减轻他身上的病痛,长期练习,还可以强健体魄,百邪不侵。杨安依法练习几天之后,发现颇有效果,他每日练习时身上病痛总会减轻几分,此后对这导引之法也颇为上心了。

        此后数月,老道每日给杨安推拿针灸,配合汤药,两月时间杨安便能下地行走,只是不能剧烈奔跑。又调养月余之后,杨安身体虽还颇为虚弱,但也已经无大碍,只需再慢慢调养些许时日,便可康复。老道也不需再给他针灸推拿,又教了他一套五禽戏法,吩咐他每日练习。

        杨安刚学会五禽戏后,某一日,老道便不知去向,只留了两卷书给杨安,其中一卷是五禽戏的图谱,共计八八六十四幅图,只是每一幅图身上还画着简单的经络走势,图旁边都有文字注解,讲的是发力诀窍和气的运行。另外一卷则分为上下两部,上半部是道德经全文,下半部则是经文注解与心得体会。

        ;

        ~~b~~


  (https://www.23xsww.net/book/39/39925/1416812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