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小说必备知识 > 第9章 古代时辰

第9章 古代时辰


古代时辰之晨钟暮鼓

        我们现在民用的是北京时间,以晚上的12点为界线划分今天和明天,但是我们算命方面的时间,不是按照北京时间来划分界线的,因为在古代是没有“北京时间”这个词汇和定义的,相信大家都明白这个问题。古代是没有“北京时间”这个词汇和定义,古代是以子时为一天的开始,就是说每一天新的开始就是子时。也就是说每天晚上的11点开始,就是属于第二天了。

        举例子:公历2003年8月6日23:20——对应的就是农历2003年7月9日23:20那么这个时间出生的人按照古确的定义就是农历2003年7月10日子时的生人。因此你不能说,还没有过晚上的12点啊,怎么可以说是第二天的呢!因为上面说到的古代不是以北京时间的晚上12点来分界的,如果你硬是要跟北京时间联系到一起,那么就是在北京时间的晚上11点来作为分界。总之,你要记住,只要是到了北京时间23:00那么就算是第二天的人了。这是常识的问题,请不明白的朋友不要因为这个问题而闹笑话了。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古代“更”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古代时间现代时间

        一更晚上7点—9点

        二更晚上9点—11点

        三更晚上11点—凌晨1点

        四更凌晨1点—3点

        五更凌晨3点—5点

        古代时辰

        我们现在用的是北京时间,即二十四小时制,但在古时却不然。古时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更是根据我们常用的十二生肖里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的,而每个时辰又对应北京时间的两个小时。

        即:子时23点~1点,丑时1点~3点,寅时3点~5点,卯时5点~7点,辰时7点~9点,巳时9点~11点,午时11点~13点,未时13点~15点,申时15点~17点,酉时17点~19点,戌时19点~21点,亥时21点~23点。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而在生活中,时间的记录单位其实就是通过“时分秒”来记录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的事件记录方法其实是非常的具有中国特色,那就是十二地支。

        ——————————————————

        百度古代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1、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小时为1时辰

        3、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那时候一天是12个时辰,就是12生肖的子,丑,寅,卯。宸,巳,午,未。申。酉,戌,亥。

        4、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

        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

        “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

        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

        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

        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秦12段记时:

        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

        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5、天干地支和十二生肖对应的~

        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2泛指时刻或时间。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箇时辰儿不挂念,没一箇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担搁了时辰了。”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时辰相等于现在的时间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子下午11时正至上午1时正

        鼠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

        牛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上午3时正至上午5时正

        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上午5时正至上午7时正

        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

        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

        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下午1时正至下午3时正

        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

        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

        鸡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下午7时正至下午9时正

        狗狗开始守门口

        亥下午9时正至下午11时正

        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周易中的时辰

        时辰以当地时间为标准


  (https://www.23xsww.net/book/56964/56964714/31421848.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