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精彩小说3 > 34、 当据书理而审其事

34、 当据书理而审其事


  原文

          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世故多者,又每逐事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康熙《庭训格言》

          白话

          记载于经书典籍中的道理,有具体的所指,范围有限,但天下的事千变万化,头绪纷纭复杂。因此,那些刻苦读书的人,往往遇事拘泥于经书典籍,不知道变通;而那些阅历丰富、老于世故的人,又往往遇事圆滑而没有主见。这两种人都带有片面性。我认为在读书的时候,必须要好好体察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办事时,又应当根据经书典籍中的道理来处理事情。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出现上述的两种弊端。

          家训史话

          鲁国有一位老汉姓施。他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聪慧好学,一个学习文学,一个学习军事。学成之后,施老汉觉得应该按他们的所长去干一番事业,便让他们去游历列国,自己寻找出路。

          老大来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经别人引荐接见了他,经过考核,发现他博学多才,就把他留下做王子们的老师。老大学有所用,便十分专心地传授知识。

          学军事的老二来到楚国。正巧楚国招纳良将,老二便向楚王呈上了富国强兵的建议,楚王看后,觉得老二的确有军事才能。于是留下他做了军队的司法将军。就这样,两个儿子都得到了重用。家里生活富裕了,亲戚们也引以为豪。

          施老汉的邻居姓孟,这个孟老汉也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文学,一个喜欢军事。见施家两个儿子相继加官进爵,十分羡慕,便也给他自己的两个儿子打点行装,让两个儿子出外游历列国。

          孟老汉的大儿子先来到秦国,见到秦国的国王,便大谈仁爱慈善,不成想秦王最反感听这一套说教,况且当时秦国的实际情况与孟家老大讲的一点不符,秦王大喝道:“如今诸侯之间你争我斗,瓜分地盘,我现在迫切需要增强军队战斗力,你却喋喋不休让我慈悲治国,这不是叫我自取灭亡吗?”说罢,召来武士,不容分说,将老大处以宫刑,赶出了秦国。

          老二去了卫国。他是学军事的,见到卫国国君就滔滔不绝地讲起加强军备的重要性。不料,卫国国君刚听了一会,便不耐烦起来,说:“你讲这一套是在坑害我的国家,我的国家是个小国,无力对抗兵力强盛的大国,只能对他们小心侍奉,求得他们的好感,怎能拿军事去对抗大国呢?如果听了你的意见,大国就会兴师问罪,我的国家必定遭殃。”于是,他下令砍去老二的双脚,因为他怕健全的老二到大国游说,鼓动大国加强军事力量,会对他的国家造成更大的威胁。

          孟家两兄弟历尽万苦回到鲁国的家中,俩兄弟抱头痛哭后,一致埋怨邻居施家,他俩一同去了施家,不分青红皂白,就斥责施老汉一顿。施老汉待孟家两个儿子稍平静下来之后,慢慢地对他们说:“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蛮干,应看准时机。你们俩虽然同我的两个儿子有一样的专长,但应用的效果却不同。天下的道理并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天下的事情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具体情况要做具体分析,同样的知识,用到另一个环境就未必有效。以前没用过的知识,也并不是以后就不能用。因此,处理问题,不能照抄照搬,怎么能奏效呢?事情的成功与否,应该动脑筋、抓时机。”

          施老汉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错处在没有分清具体的实际情况,给需要军事的国家讲文学,需要文学的国家讲军事,正是违背了实际需要。即使拥有孔丘那样渊博的知识,掌握吕尚一般的计谋,也会陷入穷途末路。”

          施老汉一番话让孟家人毛塞顿开。他们十分后悔在游说各国之前,没有弄清各国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分析。

          古训今鉴

          古人于读书治学之道的论述,有很多正可谓是金玉良言。读书应明白精髓所在,学以致用,假如学问跟实践不能相辅相成,那就是徒具形式而已。


  (https://www.23xsww.net/book/84289/84289970/2815031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