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 第41章 第041章 群英

第41章 第041章 群英


高渐行从外面进来,  就看到阿喜端着装菜的托盘从厨房里走出来。

        他几步赶上去,低声问,“你怎么在这里?”

        阿喜抬头,  看见他,就笑道,“阿兄,  你回来啦!我今日在后厨帮忙,  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呢,  待会儿吃饭的时候告诉你。”

        高渐行早猜到她是在帮忙,  也不惊讶,  只是问,  “在后厨帮忙,怎么又出来上菜了?”

        阿喜低头一看,笑道,“不是上菜。”她压低声音,  狡黠一笑,“这是厨房分给我的。都是用剩下的边角料做的,  说是不能卖给客人,我瞧跟卖出去的也看不出什么分别。阿兄,  我多拿了一个馒头,咱们一块儿吃。”

        高渐行一贯知道,  她在省钱过日子上天分惊人,  却也没想到,她头一回到京城,只是住个店,  就能在别人的厨房里如鱼得水。但想到这是阿喜,  又不觉得惊奇了。

        当初他们遭了难,  从家里逃出来,身上什么都没有,高渐行这个大少爷又什么都不懂,全靠阿喜一个人操持,这才能在泽州安顿下来。

        高渐行经常觉得,阿喜实在比自己强多了,若是个男子,将来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成就。这种话,他以前从来不说,因为说了也没有意义,徒增烦恼,最近倒是常常挂在嘴边了,因为阿喜现在也有出路了。

        这会儿他就笑道,“你比我强,我出门一趟,看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营生,想来想去,除了抄书我竟什么都不会。”

        “阿兄的字写得好,抄出来的书总能比旁人多卖几文,这还不够好吗?”阿喜抿唇一笑,问道,“咱们上楼去吃,还是在这里?”

        “就在这里吧。”高渐行左右看了看,道,“也听听旁人在说些什么。”

        他们初来乍到,对京城什么都不了解,自然是要多听多看多想。

        两人就找了个角落里的空位坐下来,一边吃饭,一边竖着耳朵听吃饭的人说话。可惜住在这里的都是路上同来的书生,话题还是那些老生常谈,并无新意。

        高渐行听了一会儿,见没什么有用的,便问阿喜,“你方才说在后厨打听到了消息,怎么说?”

        阿喜往前凑了凑,小声说,“我打听到了,附近这一片的房屋,确实都是新修的,专为接待入京赶考的士子,咱们是头一批入住的。厨房里的人说,他们的东家是从庆州来的大商人——其他几家也是。”

        高渐行若有所思,“我在外头也打听到一个消息,听说去年西北打仗,粮饷国库一分钱都没出,全都是商人们运过去的,也是庆州商人起的头。”

        “看来咱们殿下,在庆州颇有声望。”阿喜笑道。

        高渐行的眉宇间却没有半点喜色,轻轻摇头道,“反过来说,除了庆州,殿下在京中似乎没有别的势力支持。”

        要不然,京中那么多房屋,有的是法子把他们安顿下来,不必庆商特意在这里买地建房。

        都说朝堂局势在皇后的掌控之中,但高渐行却觉得,独木难支,若没有别的转机,皇后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不过,这也就解释了她为什么一力坚持要改革科举了,想必是希望这些寒门士子们能为她所用?

        不过,他们就算今年考完了入仕,要在朝中说得上话,也不知要等多久。

        阿喜对朝堂的了解不多,见他担忧,心下也微微一沉。但她很快又笑道,“殿下天纵英才,咱们能想到的,她一定早就想到了,说不定已经在设法解决了呢。”

        “也是。”高渐行叹了一口气,“可惜我在京城连个打探消息的都没有,普通百姓不知道朝堂上的事,知道的人又不知去哪里找……”

        所以今天出门一趟,打听到的只有一条早已过期的消息。

        正嗟叹时,身后忽然有人笑道,“兄台想打听什么消息?我这里都有。”

        高渐行微微一惊,转头看去,见是一个跟自己一样着装的士子,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回想了一下自己方才说过的话,心下不由懊悔,虽然没说什么不该说的,但也太不小心了。

        想是这些日子过得太轻松,这才得意忘形,不似从前警醒了。

        他想着自己的事,视线就在对方身上听得久了一些。贺子越见他盯着自己看,就笑着拍了拍胸口,“兄台放心,在下外号‘京城包打听’,什么都能打听,保证不会有错。”

        阿喜觉得他有趣,就多看了一眼。高渐行立刻板起脸,“多谢兄台,不过我们出不起钱。”

        “啊……”这话太直白了,贺子越尴尬地挠了挠耳朵,但没被难住,“无妨,你也可以用别的消息来换。”

        “你是‘京城包打听’,我们什么消息,是你不知道的?”阿喜好奇地问。

        贺子越就朝她笑道,“你们兄妹二人的消息,我就不知道。”

        阿喜不说话了。

        高渐行道,“兄台请吧,我们兄妹要用饭了。你的消息我们没兴趣。”

        “不可能!”贺子越一拍桌子,表情严肃地道,“这样吧,我友情奉送一个消息,如果我说完了,你还是不感兴趣,那我立刻就走。要是你感兴趣,那就要跟我交换消息,如何?”

        高渐行握紧筷子,“你说。”

        贺子越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道,“今年获得资格,入京考试的士子,有三百六十七人。”

        高渐行面色一肃,惊疑地抬头看着他。

        贺子越嘻嘻一笑,“怎么样?服不服?”

        “你是世家子弟?”高渐行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突然问。这个消息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也不值得保密,可实际上,能打探到的,绝非普通人。

        贺子越不慌不忙,拉开凳子在他身边坐下,自顾自地拿起筷子夹菜,一边无所谓地笑道,“你看我像世家子弟吗?”

        夹菜的动作被高渐行挡住了,“我们兄妹囊中羞涩,请不起客,兄台还是自己点菜吧。”

        倒是信了他并非世家出身了。世家子弟既不会来做什么京城包打听,更不可能这么无赖地坐下来跟他们同桌吃饭。

        “这么小气。”贺子越嘟囔了一声,只好放下筷子。

        这时,旁边那桌的人忽然转过头来,朝他笑道,“这位……‘京城包打听’兄台,你这里当真什么消息都有?若有我想听的,我请你吃饭。”

        “好说好说。”贺子越看见他,眼睛一亮,站起身来,长腿一跨就坐到了他身边,眉开眼笑地问,“我一看兄台便知你绝非池中之物,果然爽快!不知你想打听什么?”

        “听说今年的考试移交礼部,不知还有些什么变动?”陆谏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问出来的话却十分犀利。

        就连高渐行也忍不住竖起了耳朵。

        “这可就多了,你应该问还有什么没改的。”贺子越说着,还回头看了高渐行一眼,“听了我的消息,记得用你自己的交换。”

        高渐行这回没有拒绝,而是道,“换个地方说话吧,这里人多眼杂,不方便。”

        周围竖起耳朵准备偷听的人,顿时对他怒目而视。

        陆谏笑了起来,“也好,我们到楼上去要个雅间,坐下来慢慢谈,如何?”又特意朝高渐行道,“这位兄台请务必同来。”

        几人上楼的时候,正好迎面遇上了一个人。这人一身利落的黑衣装扮,袖口和裤脚都特意扎起来,一看就是为了方便行动,腰间还挂着一柄匕首,兼之他身材高大,看着更像是个武人。这样的装扮,出现在这两个地方,自然是醒目至极,所有人都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贺子越又是眼睛一亮,“穆兄,你这是要去哪里?”

        “吃饭。”穆柯简洁地回答完,停下来,侧身给他们让路。

        贺子越给其他人介绍道,“这位穆兄,是从嘉连关来的。西北大捷之后,京城什么乱七八糟的消息都有,师将军押送俘虏回京的队伍至今还在路上,所以也没个确切的说法。我对西北的消息十分感兴趣,可惜穆兄还没答应跟我交换消息。”

        他说着,目视陆谏,示意他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陆谏温和地笑道,“兄台不愧是‘包打听’,这才多久,已经认识了不少人了。”

        “好说好说。”

        陆谏又对穆柯道,“我们正要听这位‘包打听’说礼部此次科举改革的种种变动,穆兄若是感兴趣,不如同来?”

        穆柯下楼的脚步迈不动了。

        贺子越说得热情,好像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似的,其实只是昨天见过一次。贺子越一上来就问他是不是西北来的,穆柯看他像个骗子,根本没有理会,自然更不会和他交换什么消息。

        这么想着,他就看向贺子越,问,“你不是骗子?”

        贺子越炸了,“我哪里看起来像骗子?”

        “嬉皮笑脸,没个正形。”

        贺子越:“……你这说话的语气怎么跟我爹一模一样?”

        “我没有你这么大的儿子。”穆柯说。

        他一本正经地说出这种话,反而更好笑了。阿喜“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见众人都看向自己,立刻红了脸,连忙道,“我们不要站在这里说话吧,免得挡了路。”

        “楼上有雅间,上去坐下来说吧。”陆谏也笑着道,“穆兄也一同来吧。”

        穆柯微微蹙眉,有些迟疑。

        贺子越笑着说,“雅间不单独收费,只是有最低消费标准。贵是贵了些,但我们五个人平摊一下,也没比楼下贵多少。”

        穆柯立刻转身,跟上了他们。

        陆谏不由转头看了贺子越一眼。他有老师的消息渠道,初考结束之后,各地最出色的寒门子弟的名单,已经送到了他手上。很巧,眼前这几个人,都在名单上。这“包打听”也不知道是真材实料,还是跟自己一样拿到了名单。

        但最让陆谏不解的是,他想不出贺子越能对上名单上的哪一个。

        这样一个人,绝不可能籍籍无名。如果他不在名单上,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京城果真是个人才辈出之地啊!

        ……

        重新落座之后,几人少不得自我介绍一番。

        轮到贺子越时,陆谏忍不住问,“你姓贺?”如今皇后摄政,她的姓可要比国姓袁更受人瞩目。

        “是啊,跟皇后殿下是本家。”贺子越笑着朝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出去做生意,人家听到我的姓,都肯多给几分面子。”

        “你也是应考的士子吧?怎么一口一个做生意?”陆谏说。

        贺子越道,“做生意有什么不好?你们要是去过庆州就会知道,商业才是整合资源、积累财富的不二法门。”

        阿喜忍不住附和道,“我阿兄有个朋友,家里也是经商的,消息十分灵通。这回寒门士子可以科举的消息,就是他告诉我阿兄的。”

        陆谏本来觉得贺子越可疑,听她这么说,反倒释然了。

        这人或许就是个商人子弟,去过庆州,对皇后也十分推崇。如果是他想的那个身份,怎么可能会在这里,又怎么可能会是这副模样?

        “还是来说说礼部的改革吧。”他这般想着,便将话题引到正事上。

        贺子越说,“改革的地方很多,不过大部分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考试不在京兆的公房,还是分三场,但不像之前那样每一场黜落一批人,而是三场结束之后,取综合成绩排名;第二,这次考试会糊名阅卷,也就是说,在成绩出来之前,考官们也不知道哪一份是谁的卷子!”

        “糊名阅卷?”高渐行双手扣着桌面,身体微微前倾,几乎是急切地问。

        他最担心的,无非是有人发现了他的存在,打个招呼就能让他被黜落。可是如果糊名,那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全凭本事。只要最后的成绩递到皇后面前,纵然有人想对付自己,也不可能了。

        而旁边的穆柯关注的却是第一条。他是偏科生,本来觉得自己估计考不上,但若是不逐场黜落,取综合成绩,那说不定还有机会。

        陆谏虽然没什么可担心的,但也依旧为这两条改革而心潮澎湃。

        他看着屋内神色各异的众人,不由笑道,“看来皇后殿下的确是下了极大的决心。”

        “这话怎么说?”贺子越很感兴趣地问。

        陆谏道,“以前的科举考试,是世家的天下。这固然是因为只有世家子弟才能应考,寒门子弟数量稀少,但更是因为科举的结果操纵与世家权贵之手。他们随便递一张条子,就可能会改变最终结果。”

        众人听得心有戚戚,连连点头。

        “但改革之后,世家权贵便无法再插手科举的结果。”陆谏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可以说,以前的科举,虽然选出来的是朝廷的官,可是背后却各有势力,只为自己背后的人办事。而现在的科举,选出来的就是朝廷的官。”

        放在当下,也可以说,选出来的是皇后的官。

        这也就难怪皇后要下定决心改革科举,让寒门士子参加考试了。

        因为只有他们的背景是干净的,能够真正为她所用,而不用担心背后有其他势力在操纵。

        这份决断和魄力,陆谏虽然不是第一次知道,但依旧还是忍不住心生钦佩。并不是每个人处在那个位置,都能迈出这一步的,她有很多种选择,这或许是最难的一种。

        陆谏想起老师对这位殿下的评价:雄才大略,野心勃勃。

        只有在这样的掌权者手下,才能够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她比所有的臣子更有决断、更有野心,她不受各种规矩所限制,更不会让手下的人被限制。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话题到这里就打住了,但每个人心里都各有思量。

        穆柯看向贺子越,“你不是想知道西北的消息吗?不过,我也只能说我看到的,知道的。”

        贺子越把凳子挪近了一些,“你说。”

        穆柯就从胡人的小股队伍来袭开始,一直讲到在师将军的安排下,大家如何与胡人作战,取得最终的胜利。他虽然谦虚了一句,说自己所知有限,但其实看到的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多了,因为他一直在思考,而且还得到过向师无命请教的机会。

        最后,他连自己弃文从军的打算都说出来了,“后来听说朝廷改革科举,寒门士子也可以参加考试,我还是想来试试。来的路上遇到师将军,他也支持我。”

        “你竟然见过师将军!”贺子越羡慕得眼睛都红了,“我当时也想去西北,但我爹不许。”

        “那也是伯父一片爱护之意。”陆谏安慰他。

        贺子越悲愤道,“他才不是担心我的安危,只是觉得我去了也帮不上忙,必是个扯后腿的,叫我不要去捣乱。这回科举也是,叫我再多读几年书,不要出来丢人现眼。”

        “那你怎么还是来了?”阿喜问。

        贺子越义正言辞地道,“我跟他说,正因为这一次科举菁英云集、人才辈出,所以我才一定要来看看。就算自己考不上,多结识几个好朋友,沾一沾诸位的文气也好呀!”

        “结果你跑到这里做生意来了。”穆柯一板一眼地道。

        贺子越叹气,“唉,那还不是因为见到了诸位之后,我对自己的认知更加清晰了,知道这回科举确实没什么把握,不如趁机多了解一些各地的消息。”

        “那你不考试了吗?”阿喜有些可惜地问。

        贺子越笑道,“考还是要考的,名都已经报了。”他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块木牌来,放在手上晃了晃,“唉,只希望不要考得太差,能勉强过得去,不让我爹有机会借题发挥。”

        阿喜盯着他手里的牌子,看得目不转睛。

        贺子越注意到了,就直接递了过来,“给你玩。”

        “怎么能说玩呢?这么重要的东西。”阿喜说,但还是忍不住伸手接了过来,捧在手心里翻看。

        高渐行看到这一幕,不由暗自懊恼。他的木牌报名之后就妥善地收起来了,生怕遗失,却忘了妹妹可能也会想看一看。阿喜一直都是这样,想要的东西从来不说,倒是处处替他设想周到。

        他连忙把自己的那一块也掏了出来,“我的也给你玩。”

        穆柯见状,默默把自己的也递了过来。

        陆谏左右看看,摇头失笑,也递出了自己的。

        阿喜呆呆地看着手里四块牌子,心里有些发酸,但是又忍不住高兴。

        高渐行以前在泽州也有几个朋友,但阿喜从来不与他们接触,一是因为要忙着赚钱养家,二是怕他们嫌弃自己。这回进京,她心中也不无忐忑。没想到,阿兄的朋友们会对她如此友善。

        好像就是从知道阿兄可以参加科举那一天起,日子就越来越好了,好得不可思议,让人不敢置信。

        “啊!”贺子越突然惨叫一声,失声喊道,“牌子都混在一起了,回头怎么知道哪一个是谁的?”

        众人本来被他一惊一乍吓了一跳,听到他的话,看向阿喜手中的牌子,都不由静默了一下。这……好像确实是个难题,因为木牌都长得一样,上面虽然有标志,但谁会记得那么清楚呢?

        估计下发的人也没想过,还会有混在一起分不清楚的事情发生吧?

        “要不,去礼部找人问问?”最后,贺子越说。

        阿喜有些不好意思,要不是为了宽慰自己,也不会发生这种事。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牌子,不是很确定地说,“其实,或许是分得出来的。”

        “怎么说?”贺子越很感兴趣地问。

        阿喜道,“我觉得……这上面的标志应该不是花纹,而是一种文字。”

        “文字?”其他人都有些惊讶地看过来。

        阿喜立刻踌躇了,“我也不确定,但我觉得是这样的。等我研究一下,或许能找到其中的规律,这样就不用去麻烦别人了。”

        “不急,距离开考还有很久呢。”贺子越说。

        他又拍了拍阿喜的肩膀,十分感慨地道,“果然,女孩子就是聪明,脑子比我们好用多了!”

        阿喜涨红了脸,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因为羞愧而烧起来了,“这是什么胡话?我……你们才是天下英才,我只不过认得几个字,喜欢瞎琢磨罢了。”

        虽然高渐行也经常夸她,但阿喜觉得他是在安慰自己。现在刚刚认识的人也这样说,她就更不好意思了。

        世人都知道,男子才能建功立业,女人只能操持家务,洗衣做饭,做些针黹女红,年纪到了就生儿育女,一辈子一眼就看到了头。


  (https://www.23xsww.net/book/86299/86299149/31966855.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