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 第40章 第040章 春日

第40章 第040章 春日


整个大越都因为科举改革之事沸腾了起来,  但是贺星回本人的日程,并没有因此产生太多的变化。

        她只是更忙了。

        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她一直在跟礼部的人一起琢磨新的科举规则,  几乎快要被繁琐冗长的条款折磨晕了。

        不过总体来说,  这段时间的工作虽然强度大,但都很顺利。尤其是礼部的官员们都很听话,  没有像一些不长眼的家伙那样,凡事必要跳出来反对她,  就更是令人身心舒畅了。

        要知道,礼部的官员们,可以说是整个大越最会吵架的。尤其是那些老臣,  引经据典起来,不是骂人,  胜似骂人。

        贺星回当初将科举挪到礼部,  一是因为戴晔不识抬举,  二则是因为在她的印象里,  负责贡举之事的一直都是礼部,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再加上事情虽然繁难,  但她只需要提纲挈领,而且她脑海中本来就有一套科举的骨架,  只需适时地将之拿出来,  供他们参考即可。

        所以虽然忙,  但这两个月,竟是贺星回摄政之后,最轻松的一段时间了。

        人一忙起来,  就连季节的感受都不甚明晰。

        这一日,  贺星回清早起来,  就闻到了一阵淡淡的甜香,循着香味转头望去,见窗下的细颈瓷瓶中插着一支开得正好的桃花,这才有些恍然地道,“春天来了。”

        “可不是?”可芳从外头进来,笑道,“御花园里的桃花都快谢了,我看殿下忙得没空去赏,只好折一支回来插瓶。”

        贺星回走到窗边,低头嗅了嗅桃花,也跟着点头,“确实该轻松一些了。”

        “那今日不议事吗?”可芳一听,立刻蠢蠢欲动,“您要去赏花,我立刻就叫人在园子里布置好,保准不用您操一分的心。”政事虽然要紧,但放个一时三刻的也不会就出什么大问题。

        贺星回笑了,“事还是要议的,时间紧迫,耽搁不得。”

        见可芳拉着脸,撅着嘴,她话锋一转,又说,“不过花也不能不赏。你这就去把园子布置起来,回头把那些官员叫到那边去议事,两不耽误。”

        可芳还能说什么?

        今日没有早朝,可芳的准备还需要一点时间,贺星回得以安闲地吃了个早饭。

        说是安闲,其实也是边吃边忙。不过这一回,忙的就不算是正事了,而是听春来汇报最近京城内外的大小消息。贺星回没空出宫,但舆论动向还是要时刻把握的,她对此也已经有了一套周密的计划,不过现在,暂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了。

        最近这段时间,城内热议的都是科举改革的事。

        在百姓之中,对于这件事,几乎是一致的叫好。跟世家相比,寒门跟普通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友好。

        世家子弟,平民百姓只有在街上看到带着徽记的马车时能看一眼,但大多数寒门子弟对他们来说都是熟悉的,就是同乡颇有名气的某某。在这个时期,皇权不下县,乡绅地主们还兼着为朝廷管理地方的职责,许多百姓都受过他们的恩惠。相比之下,只关注庙堂之上的世家,反而没有那么得人心了。

        毕竟在贺星回掌权之前,整个大越的民生都不容乐观。

        如今她虽然还没有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具体的改变,但是那种蓬勃兴盛的新气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很多普通人嘴里不说,心里却觉得,皇后干得比那些世家大族出来的相公们更好。支持她的新政,选出来的官员就会是更值得信赖的熟人,二者相加,自然是一致地看好。

        “世家那边没什么反应吗?”贺星回问。

        春来摇头,“暂时还没有。就连陆家也没什么动静。”

        陆继善回来了,而且得到贺星回的看重,成为巡考官员之一,这消息陆家应该早就知道了,但他们至今还没有做出反应,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想必是要在考试里一较高下吧。”贺星回想了想,说。以世家的骄傲,这倒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初考已经结束,各地的寒门士子就快到京了吧?不知道其中有没有惊喜?

        贺星回正思量着,又听春来道,“说到世家,还有一件事,戴晔家里闹起来了。”

        “怎么回事?”贺星回立刻打起精神。

        春来道,“好像是戴晔的夫人这些年来在戴家受了不少委屈,之前一直没说。戴大人几次在小朝会上顶撞殿下,言辞之间对寒门颇为鄙夷,勋贵们觉出不对,回去一查一问,才知道冯夫人受的委屈。那些勋贵们的脾气,殿下也是知道的,最是护短不过,这种事焉肯善罢甘休?就闹起来了。”

        这就是勋贵们的好处了,不怕丢脸,也不习惯利益交换,吃了亏就直接嚷出来,不会大被一掩,装作若无其事。

        贺星回托着下巴想了一会儿,显然是有了什么打算,春来见状便道,“这事很要紧?我这就叫人去打听得更详细些。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知道的人多,倒也不难打听。”

        “嗯,你多留意此事。”贺星回点头,又道,“在我腾出手来之前,不要让他们和解了。”

        春来听出了一点意思,应道,“是。”

        贺星回有些疲惫地捏了捏眉心。其实她身边这几个女官,已经算得上很机灵了,但她们出身如此,见识自然也有限。以前跟着贺星回待在庆州,完全够用,如今要放眼天下,关注朝堂斗争,就有些欠缺了。

        当然,贺星回相信,多听多看多学,假以时日,她们的政治敏感度上来了,会成为自己的好帮手。

        不过当下,身边若是有个世家出身的女官,像这种搜集情报的工作,就会轻松得多,也能带一带她们。贺星回太忙了,没有太多的时间手把手地教导。

        等科举结束了,倒是可以选一届女官。不过到时候,世家恐怕不会同意让族中女性入宫为她服务。

        贺星回暂时将这件事记下来,接着吃完饭,就去了御花园。

        有事要奏议的官员都已经到了。

        最近朝廷的大事就是科举,其他人知道贺星回忙,没事不会过来。但还有一个人天天都来报道,那就是户部尚书严文渊。

        贺星回看见他,就忍不住头疼。

        开了春,各地都要开始耕种了,朝廷便也要往外花钱。但是国库现在一个子儿都没有,严尚书拿不出钱,只好天天到她这里来蹲守,盼着她想个法子解决了此事。

        也是这些年户部太难了,叫严尚书把脸皮磨得比城墙更厚,哪怕明知道自己这样惹人烦,他也还是天天来。来了也不说别的,就往旁边一杵,拿幽怨的小眼神一直瞅着贺星回。

        遇上众人忙得分不开身的时候,他还会主动上前搭把手,眼看已经快要成为紫宸殿的编外人员了。

        今天贺星回坐下来,众人拜见过后,严文渊照旧往角落的位置退,结果才走到一半,就听到贺星回叫他,“严卿,你过来。”

        严文渊真是喜出望外,简直不敢相信,站在原地反应了几秒,这才快步走到她面前,再次郑重下拜,“殿下请吩咐。”

        “国库的事情,我已经有了大致的章程。不过事要一件一件的办,眼下科考之事近在眼前,你那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好先放一放。”贺星回说,见严文渊脸色一苦,就要哭诉,又道,“当然,你的难处我也知道,我这里有一个暂时的办法,虽然不能多用,但可以解燃眉之急。”

        “求殿下赐教!”严文渊又惊又喜,感觉自己就像是那媳妇终于熬成了婆,一时间天都更亮了。

        贺星回道,“别急着高兴,此事你未必肯。”

        严文渊本来想拍着胸脯打包票,但想到贺星回的不可捉摸的行事风格,又谨慎地道,“殿下先说说看。”

        “庆州的商人们可以赊一批货给你,出手之后付清款项,赚到的都可以入库。”贺星回道,“你可愿意?”

        “这……”严文渊总算知道为什么贺星回说他未必肯了。

        他一个世家子弟,能拉下来在贺星回和同僚面前哭穷是一回事,但是跑去贩卖货物,又是另一回事。世家不是没有经商的,但那都是叫手下的人出面,他自己去干,不是给自己的出身抹黑么?再说他还是朝廷官员,这就更不像话了,那叫“与民争利”。

        “事情就是这样,你回去考虑一下吧。”贺星回摆摆手,让他下去。

        严文渊确实拿不定主意,但他也没走,依旧站在角落里,听贺星回跟礼部的官员商议考试的事。

        今天要议的,是考试场地。

        往年几乎只有世家子弟参加考试,也有一二百人,好在考试是淘汰制,没考好的就直接刷下去,不用进入下一轮,京兆的公房勉强够用。可是今年允许寒门士子参加考试,人数只怕会增加不少。

        虽然说寒门子弟数量少,但是这么多年累积的人数,必然相当可观。第一轮的题目不难,他们大都读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书,应该会有不少人通过。而且据说这一次的科举改革,也带动了世家子弟的积极性,很多原本不急着参加考试的人,也都决定今年就考。这样他们可以占据更多名额,保持绝对优势。

        目前估算可能会有三百多人参加考试,京兆那边就装不下了。

        而且礼部也有自己的想法,总是借用别人的公房,终归是不那么方便的。以前科举考试只是吏部下属的考功司负责,不太受重视,也不可能弄出太大的阵仗,只能借用。如今由礼部来负责,想要办得更出彩,就要有自己的考试场地。

        划一块地皮出来,对贺星回而言并不难,京城虽然人多地贵,但是朝廷手里还是捏着不少好地方的。难的是在这块地皮上,建造出能够容纳四百人的考场,还要兼顾各种功能。

        其实这种事,应该一上来就办的,之所以拖到今天,完全是因为——国库没钱。

        严文渊旁听到这里,猛地惊醒过来,终于意识到贺星回今天肯松口给自己想办法的原因。根本不是因为心疼他这段时间的奔波,而是因为她有要用钱的地方了!

        严尚书:“……”就很气。

        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办法。

        不但没有办法,而且他已经意识到,自己除了接受之外,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

        现在的逻辑是这样,皇后想用钱,他没有钱,皇后给他想了个办法赚钱。要是不接受,就没有钱给她用,但他却不能用没有钱作为理由拒绝她,因为她已经想到了赚钱的办法。

        除非自己倾家荡产填上这笔亏空,否则只能走她安排的路。

        罢了,严尚书安慰自己,为了筹钱,他什么办法没想过?要债都要过了,如今不过是贩货……其实以前他也不是不想经商贩卖,只是手头没有货物。最艰难的时候,严尚书连看库里存的那些仪仗、车马、器具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的,毕竟这些东西都很值钱。

        如此这般,严文渊很快就想通了,在贺星回让礼部的官员去找工部商议建造考棚之事时,他就主动站出来,同意了贺星回之前的提议。

        他一边跟贺星回说话,一边盘算起自己手下可用之人。

        其他人是不能指望了,都是世家出身,倒是那些书吏,说不定可以用一用。唉,也不知道范一通擅不擅长做买卖……不过做生意的人一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想来其中的道理也是共通的。

        等他一走,贺星回就对陈昌道,“户部这笔钱放不了太久,你们尽快做出方案,把程序走完。眼看生员都已经快到了,考棚还没有搭起来,像什么话?”

        陈昌心领神会,答应了就要走,又被贺星回叫住。

        “对了,今日出来赏花,我才想起一件事。听闻京中有进士及第之后遍游名园,摘取名花的风俗?”贺星回问。

        “是,先帝在的时候兴起来的。”陈昌不太明白贺星回的意思,小心翼翼地回答。

        贺星回眉头一挑,“这么说,以前都是叶家的花园拔得头筹了?”

        “是,叶家的凝晖园,是京中最有名的花园。”

        贺星回听到这里,笑了,“我还以为,京中最有名的花园,该是咱们眼前的御苑才是。”

        “这……”陈昌头皮都要炸了,“皇家御苑,外人不能得见,自然也不知其风采。”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吧。”贺星回说,“以后进士放榜,就让他们到御花园里来游览一番,摘取名花,说出去,也是陛下对新科进士的恩宠。”

        果然!陈昌已经快维持不住脸上平静的表情了,他可以理解贺星回的意思。既然有这个风俗,与其让进士们去给世家的花园扬名,不如直接让人到御花园来摘花。

        道理他都懂,可这是皇宫内苑啊!距离帝后和嫔妃的住处太近,就连他们这些臣子,其实也很少来,怎么能轻易让外人踏足?

        但是吧,过往的经验已经让陈昌知道,当贺星回开口说一件事的时候,最好不要跟她硬顶着。

        他忍不住抬手擦了一把汗,“这个嘛……”

        “又是不合规矩?”贺星回问。

        陈昌讪讪一笑,“主要是人多眼杂,怕有什么不妥当之处。”

        “正因为人多,才没什么要紧。”贺星回道,“这御花园虽大,但是几十上百人涌入其中,彼此之间一览无余。莫说嫔妃们会避开这一日,不过来打扰,就是真的来了,又能出什么事?”

        这话大概也只有她敢说了。

        不过这个时候,男女大防还没有那么严重。先帝时,还经常让叶贵妃出席一些不那么重视的宫宴,与群臣宴饮呢。

        这时,贺星回又说,“进士前十人之中,取其中风姿仪容气度最佳者,位列第三,就叫探花郎,陈卿以为如何?”

        算是她奇怪的执念吧,毕竟探花这个名词,在后世的各种创作之中,苏起来可是比状元都厉害。譬如小李飞刀就是探花郎出身,光是这个身份,就足以令人对他的容貌浮想联翩了。这样优秀的创作素材,必须保留。

        陈昌听到这话,哪里还顾得上进士们来御花园摘花合不合适?

        诚然,自来朝廷选官,都以身言书判四项为标准,这身姿仪容位列第一项,乃是考察之要。毕竟官员代表的是朝廷的形象,也不能太难看了不是?尤其是在世家主政的这些年里,这种风气愈发兴盛。

        可是这话从贺星回的嘴里说出来,就叫人十分不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陈大人的错觉,总觉得她那个语气,就像是选妃似的。

        她可是个女子!

        这……这万一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

        陈大人眼前一黑,只恨自己不能立时聋掉,假装没有听到贺星回说了什么。他现在只希望是自己多想了,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但凡新科进士面见,自己都要跟着,盯紧一点。

        现在就是后悔,非常后悔。贺星回当初提议成绩出来之后再在加试一场,看看进士们的御前应对以及对朝廷国策的了解,他怎么就同意了呢?

        心里转着这些大逆不道的念头,偏偏面上还不能露出半分端倪,他有些僵硬地笑了笑,道,“这名儿倒是很好听。头名是状元,已经定了的。如此,这第二是不是也该有个名目?”

        最好多定几个特定的称谓!这样外人不知这探花郎是怎么来的,也就不会多想了。

        贺星回不甚在意地道,“那就礼部拟几个名字上来吧。”

        陈大人点头答应,决心把这件事当成大事要事来办,今晚就拟出名目来!

        ……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三月,前往各地巡考的考官们终于回来了,一并将通过考试的生员们捎来了京城。

        这是贺星回的主意。

        一来这些生员都是寒门士子,其中颇有经济不宽裕的,让他们自己筹措入京的路费,说不定就会错过考试时间。二来路途遥远,单身行走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人多更安全。三来也是怕世家这边动什么手脚。

        生员们并不知道她的种种考量,听说是殿□□恤大家,所以如此安排,都不由得交口称赞。

        高渐行带着妹妹阿喜,也站在人群之中。

        像他这样带了家属过来的,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倒也不算突兀。家属的花费是自己出的,但是可以跟随队伍一起前行,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是解决了很大的难题了。

        阿喜这段时日跟家属们待在一处,众人都对皇后殿下感激涕零,觉得她连这种细微处的小事都能想到,实在体贴。

        因为心里存了一份念想,比起别人,阿喜对贺星回的滤镜更厚一些。还没有进京,就先承了她的恩情,阿喜更是满心期盼她尽早征选女官,这样自己或许能帮得上一点忙。

        进了京,队伍也没有散去,而是由巡考官统一带到礼部,上交了记载个人履历、祖宗三代、乡名籍贯和年龄相貌等的状书。这份状书之后会跟考生的试卷贴在一起,用以确认身份。

        在礼部登记完,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块证明考生身份的牌子,上面画着奇怪的花纹。

        礼部的官员还给他们介绍了几家客栈和旅店,据说使用这块牌子,会有一定的优惠,这是皇后殿下给他们的补贴。

        这笔钱就实打实地是从内库出的了。

        贺星回虽然对这种国库和内库分开的做法颇有微词,但目前情况是这样,她就希望能公私分明,任由严文渊怎么说,绝不用内库的钱去贴补国库。但是这些寒门士子入京赶考,又是头一回,什么经验都没有,也没个人能带一下他们,她便决定自掏腰包补贴一点。

        有了补贴,这些考生们就会倾向于选择她提供的这几家店了。

        其实为了方便管理,考生们最好是统一安排的住处,但朝廷根本没有能住下那么多人的地方,贺星回也只能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那就是提前让庆州商人们到京城来买地建房。

        从去年冬天忙到现在,总算是赶着时间竣工了。

        所以当考生们拿着牌子找到地方,都被这一排排敞亮的新房镇住了。特别是那些囊中羞涩的,本以为免不了要吃一段时间的苦,谁知住得比在家的时候更好。

        普通人只会为眼前的景象激动,但那些头脑活络的,却已经开始深思这其中所蕴含的意思了。


  (https://www.23xsww.net/book/86299/86299149/31966856.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